半岛全站低碳燃料助力内燃机转型

  成功案例     |      2024-05-10 17:00

  半岛全站近日,在天津举办的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中国内燃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潍柴动力研发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3%的商业化柴油机发布。该项目突破高膨胀燃烧、混流增压、高效燃油喷射、低阻减摩等关键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后预计每年可为我国节约燃油近3100万吨,减少碳排放超9700万吨半岛全站。

  这既是我国内燃机行业最新的技术成果,也是世界内燃机技术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此次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还传递出共识:内燃机行业正面对全球交通能源绿色转型和动力低碳化、零碳化的挑战,燃料端使用氢、氨、醇等低碳/零碳燃料,代替传统的汽柴油、天然气,发展氨氢发动机是中国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在我国,内燃机消耗了60%的石油,产生了10%的碳排放,未来是具有减碳潜力的产品。”中国工程院院士、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主席、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强调。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指出,在“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下,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内燃机存在诸多挑战,但在传统动力、混合动力及新能源、动力系统多元并存的未来,内燃机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内燃机也正在与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深度融合。

  对于内燃机转型升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要坚持高效、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到,目前,氢、甲醇、氨等低碳和零碳燃料的应用,成为内燃机转型发展的方向。”

  据了解,氢能来源丰富,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存储和消纳。我国具有良好的制氢基础以及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其中氢气的供应能力已达到3300万吨,在用加氢站数量已超过380个。

  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自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后,氢能被确定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氨作为含氢燃料,将承载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长时储能的重任;同时,依托零碳的氨燃料,发展相关氨发动机技术,是实现内燃动力碳中和的必要途径之一,也将引领中国内燃机工业走向更广阔未来。

  据悉,我国已先后部署和推动氢、氨、醇类净零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的内燃动力科技研发。目前,基于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或者二氧化碳而合成的氢、甲醇已经具有量产能力,并且投入试运行。

  万钢强调,要以氢燃料电池引领内燃机的创新发展。他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氢能供给系统,逐步构建跨区域联通的氢能高速公路综合示范县,以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速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加速商用汽车的电动化、低碳化进程。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也提到,氨发动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只有通过合作创新的方式,才能共同攻克这些难题,推动氨发动机技术不断进步。

  安铁成则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内燃机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引领内燃机技术向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据悉,为突破氨、氢发动机技术难题,中国内燃机学会组织成立了“氨发动机创新联合体”和“氢发动机创新联合体”,从基础理论半岛全站、技术应用、工程装备各个环节开展研究开发,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规模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两个联合体的成立是中国内燃机学会为中国内燃机行业实现内燃动力碳中和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将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建立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氢半岛全站、氨发动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化。

  此外,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中国内燃机学会京博吉大联合实验室也在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举行了揭牌仪式。

  未来,四个协同创新平台将发挥协同效应、智囊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国内燃机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技术攻关能力,高起点谋划中国低碳零碳发动机的未来,解决技术难题,共同推动内燃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发动机行业转型升级,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